Zoe

话剧札记


一个人在寝室里,才看完《暗恋桃花源》,哭的稀里哗啦的,还不停地抽……
虽说,《暗恋桃花源》是悲喜相结合,可能跟个人性格有关,今天的悲情完全戳中我的泪点。《暗恋桃花源》分为悲剧《暗恋》和喜剧《桃花源》两个部分。《暗恋》讲的是青年男女江滨柳和云之凡在上海因战乱相遇,相爱,又因战乱离散。然后两人不约而同逃到台湾,但互相都不知情,苦苦思恋了40年后才得以相见,这时男婚女嫁多年,江滨柳也濒临病终。
这样的剧情放在任何时候,咋一看都会被人吐槽是十足的狗血剧情,但是,现在的人正是因为老是高高地昂起头,嫌弃人生有任何一丁点“狗血”,所以,错过了太多太多。
这出戏最终还是会以《暗恋》结束的,当云之凡来看望江滨柳的时候,即使是静静地坐在那里,仿佛他们周围的空气都在相互交融,相互诉说着他们之间的爱情,那一番历经了40年都并未消逝的爱,不得不让人 感动。虽然男已娶女已嫁,双方的家庭都很“美满”,我们也只能叹息一声“不得已”罢了……但是,终究他们这一辈子心里都是揣着对方的,这样过得苦,但是他们念着。我看到这里的时候,第一声从心里窜出来的想法便是——现在的人,又有好多人把感情当回儿事?
“爱情”这个词,高贵的很。太多的人把它挂在嘴边,写在纸上。他们觉得谈谈恋爱就是爱情?其实他们根本不配! 现在的人养成把什么都量化的习惯——身高,体重,事业,家世……然后再用一些性格条件来软化这些“硬件”,得出一个综合测评结果,再拿来和自己的综合测评结果相比较,看适不适合在一起。当我还天真地始终相信爱情是一种怦然心动,一见钟情的时候,已经被好多“过来人”给鄙视了……
人这一辈子,有太多种活法。我也被人说过“乌托邦”,我也自诩为理想主义者,文艺女青年 。总之,在如今这个三观容易尽毁的时代,好好做自己,保护好自己的三观,我认为是最重要的!
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《暗恋桃花源》有感 完结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.....

在我心里,其实一直觉得剧场比荧幕更能靠近人心,音乐比语言更能倾诉感情,这也是我为什么那么钟爱音乐剧,话剧,或者说是音乐类电影的原因了。
我看过的话剧,音乐剧不多。看的第一部是曹禺的《雷雨》,那时候还是初中,当时记得用很少的时间就把剧本翻完了,正好电视里面在播濮存昕版本的《雷雨》。当时,觉得很神奇,可能是第一次接触话剧的剧本,记忆最深的便是上面清清楚楚地描绘了每一幕的布景,小到一簇灯光,一片天色。平时本来不太会注意的,但在话剧中,一小块布景都成了值得反复推敲,考究的地方……后来也就慢慢养成了习惯,舞台上的每一个角落都要去看清楚,记在心里。
然后一部影响我比较深的是音乐剧《猫》。我现在都记不清我看过多少遍了。第一次是在音乐教室老师放给我们看的,我记得在大家都在打瞌睡的时候,我又在一个人默默的抽泣。对,我又在抽泣,很多人会因为《memory》那部分感动,因为这确实是《猫》当中最经典的一幕了,但是我是因为剧院猫Gus而感动得一塌糊涂。Gus很老了,老得走不动了,话也说不清楚。但他年轻的时候是剧院的superstar,他这一生都守护着剧院,一直坚守在这个地方。他用一生奉献给了自己的最爱……
如果要说音乐类,歌舞类电影的话,那就看得多了。
另外,我还想说的便是,今年有幸现场看到的一部话剧,我们学校戏剧社排演的《恋爱的犀牛》。因为之前看过廖一梅的书——《悲观主义的花朵》,就挺喜欢廖一梅的风格的,所以《恋爱的犀牛》一直让我很期待。但不得不说,演出效果比我想象中的要好很多。我认为,由这部剧,最值得探寻的无疑是——爱你的人和你爱的人,你会选择哪一个?我很庆幸女主角没有选择男主角,呵呵……感觉会被喷的样子。女主角,是一类人的代表,也可以说是我内心的代表。
一切的一切,在“我爱他”的面前,都算不上问题了。
就这么简单,
一个字:
爱!

评论(2)
热度(15)
© Zoe | Powered by LOFTER
上一篇 下一篇